0371-26666996
海陇供水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河北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发布时间:2016/12/14 点击量:

    “我们再也不用喝苦咸水了,而且用水还特别方便,这日子越来越美了。”近日,廊坊市固安县牛驼镇王龙村的刘大妈看着自家刚刚装好的用水设备,不禁笑容满面。

    到2011年底,河北省还有近20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民生领域的重点任务、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一大难关。

    (一)

    “宁给一升米,不给半碗水。”邯郸市涉县《水利志》中曾经这样记载。

    在石家庄市井陉县发现的清朝乾隆年间“柳池禁约”石碑上,不但刻录着修池出工规定、每家取水限额,更有非常严厉的罚则和对偷水者的诅咒。这足以让我们想象出二百多年前农民缺水的无奈与艰辛。

    在河北省农村尤其是山区和滨海,历史上就存在着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河北省虽然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仍有少数地区的群众需要走上几里路去取水,仍有人在喝苦咸水、高氟水、坑塘水、沟渠水。没有水吃,吃不上好水、终年为吃水奔忙,影响了百姓生活质量,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有水吃,吃干净水,吃方便水”,成为缺水地区群众最大的梦想。

    (二)

    远水解不了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惠民生,首先应该让人民群众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上得到实惠。

    建国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缺水区人民的饮水问题,一直把解决饮水困难作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着力研究解决。在2005年之前,河北省农村饮水工作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49-1986年。党和政府着手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难题,修建了一批蓄水、引水工程,打成了一些砖石大口井和压把井,解决了部分村庄的饮水问题。这时期的饮水工程处于小范围、小规模阶段,以引蓄为主,低标准地解决了1024万人饮水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1987-1999年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阶段。1987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速解决山区人畜饮水问题的决议》,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这时期采取“蓄、引、截、提、扬”多种方法,因地制宜修建了各种形式的饮水工程,解决了400万人饮水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2000-2004年农村饮水解困项目阶段。国家实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着眼于解决农村群众饮用水水量不足问题。五年间,河北省共投入资金11.19亿元,解决了37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这时期工程重点解决缺水吃问题,缺水村庄多数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居住比较分散,多采用单村供水的形式,少量为分散供水,标准仍然较低。

    (三)

    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重点解决水质不达标和局部供水严重不足问题,河北省有1962万人(居全国前三位)列入国家规划。至2011年,河北省已累计投资77.51亿元,解决了1704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严格标准,保质保量,确保三年内让群众都喝上干净卫生的水。“这就意味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完成时间由 十二五 规划中的2015年提前到了2014年。这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解决这个农村民生一号工程的紧迫性,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加快解决农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问题的决心。”省水利厅厅长李清林说。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有1959.7万农村人口、368.4万农村学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列入规划。除去2011年国家已下达河北省332.38万农村居民、4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任务,今后三年间将解决1627.32万农村居民、323.4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今年,河北省计划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初步统计,到5月底,河北省已解决了约10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四)

    “村里建成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后,困扰人们多年的用水难得以解决。”在位于漳河店镇漳东村东南的漳河店供水站,成安县水务局长常胜民告诉记者,靠这个供水站和地下管网,漳东村周围20个村的近万村民,都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未来,成安县总体规划建设10处联村供水工程,解决2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 地址: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开杞路南(王解庄路南)  电话:0371-26666996  技术支持:大象五加传媒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12011373号  豫公网安备 41022402000103号
  • 版权所有:开封海陇压力容器设备有限公司©1998-2021
  • 工商网监
    XML网站地图|HTML网站地图|TXT网站地图